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科技

能救命的避难层,你了解吗?

什么时候嫌弃自己胖,

上下班电梯挤不进去时,

有句话说的好,

四月不减肥,

月月徒伤悲。

如今楼层越来越高,

超百米的并不少见,

电梯够不够用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可是,

住高层只关心电梯够不够是不够的,

还要注意有没有这一层,

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为啥日常生活中我没见过避难层?

避难层为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设置场所:

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二、避难层设置在哪一层?

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注:根据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云梯车救援下来。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确定为不大于50m较为适宜。


三、避难层的面积足够大吗?设置面积的依据?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

注:此处为净面积而非建筑面积。


四、避难层的楼梯为什么这么有个性?

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注:“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的做法,是为了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间)。其中,“同层错位和上下层断开”的方式是强制避难的做法,此时人员均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员选择继续通过疏散楼梯疏散还是前往避难区域避难。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除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外,不能用于其他使用功能,并应采用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从非避难区进入避难区的部位,要采取措施防止非避难区的火灾和烟气进入避难区,如设置防烟前室。

例:比如避难层设置在14层,从15楼的疏散楼梯不能直接到达13楼,因为14楼的楼梯错开了,必须进入14层的避难层,从错开的楼梯继续疏散。如此设置强制性的让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层,给逃生人员选择的机会,可以留下来选择等待救援,也可以稍作休息继续往下疏散。


五、避难层防火设施设置?

1.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2.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3.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4.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5.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6. 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7.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六、避难层是绝对安全的场所吗?

“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但其安全性仍有别于室外地面,它受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限制,发生火灾时,在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快疏散至室外。




Copyright ©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788888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