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帽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委、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应急管理厅(局):
安全帽、安全带及防护绝缘鞋、防护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维护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防线,是守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的重要保障。为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进入企业,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和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源头防范、系统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在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管,确保劳动者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生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监管。
1.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完善原料进厂查验、过程质量控制、成品出厂检验以及产品质量追溯等制度,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与义务,提高质量保障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行业状况,统筹做好生产和流通领域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督抽查。要以建材市场、批发零售市场、工地周边、城乡结合部劳保商店以及电商平台等为重点场所,以防护性能等涉及安全的指标为重点项目,加大对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提高抽查比重,扩大抽查范围。对抽查不合格的生产、销售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
3. 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制假“黑窝点”,要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取缔;对违反产品标识规定、伪造冒用质量标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要依法查处。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督管理,督促其落实法定责任,规范网络交易行为。
(二)加强使用环节监督管理。
1. 加强采购进场监管。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相关工矿企业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单位采购持有营业执照和出厂检验合格报告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要求使用单位严格控制进场验收程序,建立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收货验收制度,并留存生产企业的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检测报告,所配发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禁止质量不合格、资料不齐全或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现场。
2. 加强现场使用监管。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使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免费发放和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验货、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及时形成管理档案;对存有疑义或发现与检测报告不符的,要将该批产品退出现场,重新购置质量达标的产品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要落实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责任,鼓励实行统一采购配发的管理制度。
3. 加强日常检查管理。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使用单位切实加强对作业现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和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形成检查台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及破损的劳动防护用品要及时处理更换;对到报废期的劳动防护用品,要立即进行报废处理;已损坏的,不得擅自修补使用。
(三)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1. 实施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各级主管部门对生产、销售和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应及时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依法向社会公示。要加强安全信用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信用情况作为招投标、资质资格、施工许可等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严重失信行为,要依法依规列入“黑名单”,与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2. 实施质量安全手册制度。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现场安全管理能力。
3. 加强劳动防护知识普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普及劳动防护知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4. 加强质量监管信息联动。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辖区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单位的信息联动,鼓励使用单位及个人积极反馈质量问题,及时获取不合格产品及生产销售企业的相关情况。对不在本辖区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向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通报。要建立不合格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信息公示制度,为企业购买产品提供信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以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明确责任,层层督促落实。
(二)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对问题突出的生产、销售、使用单位要进行约谈,并公开曝光。
(三)加强部门联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将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质量问题线索,及时向同级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线索倒查市场流通和生产环节,努力从源头消除问题和隐患。
(四)严格追责问责。对未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前未经查验或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因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给作业人员带来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
2019年7月4日
延伸阅读
使用与不使用PPE的区别是什么?
通过试验来看看吧!
与《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相匹配的标准又有哪些呢?
通用要求 |
GB-T29510-2013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
|
AQ-T3048-2013 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 |
|
呼吸防护 |
GB-T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
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
|
GB2890-200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
|
GB6220-2009 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 |
|
GB30864-2014呼吸防护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
|
GB-T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 |
|
防护服装 |
GB-T24536-2009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DL-T1238-2013 1000kV交流系统用静电防护服装 |
|
GB24539-2009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
|
GB-T29511-2013 防护服装 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 |
|
GB-T28895-2012 防护服装 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 |
|
GB-T28408-2012 防护服装 防虫防护服 |
|
GB24540-2009 防护服装 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 |
|
GB-T23463-2009 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 |
|
GB8965.1-2009 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 |
|
GB8965.2-2009 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2部分:焊接服 |
|
GB-T23464-2009 防护服装 防静电毛针织服 |
|
GB-T13459-2008 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 |
|
手部防护 |
GB-T29512-2013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
GB30865.1-2014 手部防护 手持刀具割伤和刺伤的防护手套 第1部分:金属链甲手套和护臂 |
|
GB28881-2012 手部防护 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 |
|
GB24541-2009 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
|
AQ6103-2007 焊工防护手套 |
|
足部防护 |
GB-T28409-2012 个体防护装备 足部防护鞋(靴)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
AQ-T6108-2008 安全鞋、防护鞋和职业鞋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
GB-T31008-2014 足部防护 鞋(靴)材料安全性选择规范 |
|
GB-T31009-2014 足部防护 鞋(靴)安全性要求及测试方法 |
|
GB-T28287-2012 足部防护 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
|
GB-T28288-2012 足部防护 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
GB12011-2009 足部防护 电绝缘鞋 |
|
GB21148-2007 个体防护装备 安全鞋 |
|
GB21146-2007 个体防护装备 职业鞋 |
|
GB21147-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防护鞋 |
|
耳部防护 |
GB-T31422-2015 个体防护装备 护听器的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
|
头部防护 |
GB-T30041-2013 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 |
眼面部防护 |
GB32166.1-2016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职业眼面部防护具 第1部分:要求 |
GB-T32166.2-2015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职业眼面部防护具 第2部分:测量方法 |
|
GB30863-2014 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激光防护镜 |
|
GB-T3609.1-2008 职业眼面部防护 焊接防护 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
如何解决个体防护装备在用人单位的配备问题,使个体防护装备这种“保命”的装备真正配备到每一个需要防护的作业人员手中,使其真正发挥最后防线的作用,是解决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严峻形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管理情况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并用5 个条款(第25、42、44、54、96 条)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规范。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用两个条款(第54、92 条)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规范。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用5 个条款( 第22、25、34、38、72 条) 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规范。
一个工业产品在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的系列国家法律法规上共计12 条款对其进行规范,可见国家对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视程度。
同时,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管理的相关国家标准。我国的防护用品选用规范较为齐全,除了眼面部防护之外,每种防护产品都制定了相应的选用规范,用于指导相应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但在配备标准方面, 只有GB/T 29510-2013《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该标准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和方法、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程序、管理与培训等内容提出了总体要求,但是其中缺少具体行业和具体工种的配备管理内容,无法为各行业劳动者提供具体的配备指导和配备约束。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各行业作业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无法为各行业企业提供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依据。这样就致使企业缺少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依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执法依据和执法指导,这实际上是目前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管理较为混乱或长期处于真空的根源所在。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建设情况
2018 年,为了制定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行业分则标准,在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对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有色、非煤矿山等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工作。形成了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草案稿。目前已经完成了《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总则)》《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石油、化工、天然气)》《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冶金、有色)》《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非煤矿山)》标准草稿的制定。另外,《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电子)》《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电力)》《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建材、水泥)》已获国家批准立项。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劳动保护杂志等综合整理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晓蒙 庞舒月
链接:中国安全生产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g5NzQwMQ==&mid=2650363554&idx=1&sn=82e3ee7557bfb5f482c1fb3bd43d65e1&chksm=be92b6b489e53fa250e81528842561dbc39969925180bcc01720973911d96504d078e48aa0a0&mpshare=1&scene=23&srci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