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文化

罐区动火风险分析无火灾爆炸内容、培训只重学时…安全生产拒绝形式主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形式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6月中旬,笔者在南方某炼化企业检查、评估时发现,现场标识管理存在明显的流于形式的现象。某仪表空气储罐的设计压力为1.05MPa,而压力表表盘所标识的限制压力为1.1MPa,显然这一标识是错误的。空气储罐作为压力容器,其工作压力绝不允许超过设计压力。无论是压力表还是温度表的表盘标识,其目的都是提示企业人员在现场巡检、检查时,判定温度、压力是否正常,所以说不准确的标识不但无法起到其所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误导。这样说来,这项工作做了,但做得不准确的话,还不如不做。

今年上半年,笔者连续在4家企业检查、评估时都发现了这种温度计、压力表标识走形式的问题。这4家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在国内化工企业中均属中等水平以上。此问题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2015年至今,笔者已为上百家危化品企业进行过安全服务,发现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存在安全生产评价报告、HAZOP报告无实效现象

首先,部分评价报告的编写单位评价人员资质存在问题,有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师不做报告,做报告的人员没有资质,到时候由有资质评价师签名即可。

其次,有些安全评价报告的指导意义根本发挥不出来。不论预评价、验收评价,还是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只是一张安全许可证必需的“门票”而已,很多企业根本没人看评价报告的内容。

再次,有的地方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专家都是圈子里的熟人,都得相互给点面子,有些实质性的问题常常避重就轻;很多报告就是“粘贴、复制”,报告中其他单位的名字都没改过来。

一些企业的HAZOP分析报告也是如此,安排几个人,坐在屋里“为写而写”,没有深入地理解设计思路,没有岗位操作人员参与讨论,没有抓住主要的风险点。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存在为达标而达标,达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现象

一些地方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达标把关不严,一些地区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列入工作目标,基层安监如果不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就会严重影响工作业绩,也就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了。也正是因为一些企业只重结果,所以在创建后不是继续以标准化为抓手,巩固安全管理的成果,而是产生松口气的思想。


3
很多生产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

一些企业将编制的责任制“束之高阁”,到检查时再拿出来。责任制的考核更是不到位,不是通过考核去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而是只考虑满足检查要求。


4有的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做表面文章,导致“两张皮”

相当数量的企业,只注重培训的多少学时,没有去真正考评培训效果,不去关注人员素质、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更有甚者,为了满足安全检查的要求,做假记录,从学习时间到学习内容、参加人员、考试试卷均是编、造出来的。“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的隐患”,这里的培训到位绝不是培训记录到位,而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的素质、能力满足岗位要求。


5多项工作存在重痕迹、轻实效现象

比如企业事故、事件管理分析报告避实就虚、原因分析不彻底,防范措施表面化,事件(事故)报告是为做而做,根本问题不从根子上消除。又如,部分企业抄袭其他企业的应急预案,没有与本企业自身的风险相结合;应急预案的演练仅仅是把别人的脚本拿来,演练后只重视拍些照片,做演练过程的记录,而没有对演练发现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更没有如何改进应急预案的意见,没有真正达到预案演练的实际意义。

7月底,笔者到东部地区一家大型炼厂,现场检查在甲苯罐区内动火作业,JSA表、安全交底记录都有,但上述两个记录中丝毫没有提到“火灾、爆炸”风险。可以说,目前很多企业的特殊作业票证、记录是在走形式。


更可怕的是,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存在面非常广,表现突出。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甚至工艺、设备人员对于安全工作中的台账、记录、票证,明目张胆地“走形式”,有的单位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也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应当引起我们深思。因为安全生产一旦浮于形式,停留在纸面,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安全生产目的,难以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的真正效果,甚至掩盖了问题、遮住了隐患,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形式主义的危害,说轻点是影响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说重点是助长了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31日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抓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一个颇具分量的词汇,体现出习近平反对形式主义的坚定态度。7月16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在党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时也特别强调,要防止“两张皮”。

而表现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这些形式主义并非偶然,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决非一两个人或几个单位中存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彻底克服形式主义,必须牢记安全管理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查找根源,从自身的工作职责着手,找准切入点,切忌应付了事。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有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着力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注意发现并及时纠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筑安

链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4Njg4NQ==&mid=2652485274&idx=1&sn=0b2274dc5cf1a0400f0ebf0508c64aec&chksm=8bbee510bcc96c06024fe38d36c5fcec30f0cd0deac35683d7fb359ea3e86dd7e9faa08b8f73&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65915503557&sharer_shareid=d9fdcc60a46951fed6d7a0bbdd004814#rd
Copyright ©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788888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