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文化

『言论』应急缺保障 让人真犯难

『言论』应急缺保障 让人真犯难

应急管理部门承担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任,需要24小时在岗值班,以便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这支队伍的神圣职责、崇高使命,必须全力以赴、忠诚捍卫。自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秉持“群众过节、我们过关”的原则,在每一个欢声笑语、万家团圆的节假日里,坚持值班值守,为党和人民站好每一班岗,用无私忘我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不过,与应急值守严要求、高标准相比,在很多基层单位,相关保障工作依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值守、应急处置的效能。在一些地方,应急值守的生活保障与工作要求不匹配。基层由于办公场地有限,不少单位无法提供专门的值班室。24小时值班时,值班人员每晚只能在办公室里用行军床将就一夜,甚至在沙发上和衣而睡。由于人手紧,很多人头天值完班,第二天还要紧接着开展其他工作,常常因休息不足而感到体力不支。在办公楼内,中央空调大多在8小时外不再开启,对于值班人员而言,“冬天寒彻骨、夏天满头汗”便成了常态。




除了生活保障,工作保障也亟待跟进。应急值守、响应处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但在很多基层单位,车辆保障依然是短板。即使有能够使用的车辆,也大多是普通的公务车。如果要前往山高坡陡、路况复杂的事故灾害现场,相关人员只能望车兴叹。对于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的抢险车辆,如应急指挥车、救援车等,在基层依然是稀缺品。此外,不少地方虽给应急管理人员配备了安全帽、防毒面罩、防护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但在信息化技术装备的配备上依然落后,现场的应急指挥大多靠打手机、固定电话。由于应急救援装备投入大、使用概率低,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能省则省。



不仅如此,保险保障也严重不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多数基层应急值守人员都须参与现场处置,经常出入事故灾难现场。但是,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能有条件为工作人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的依然不多,一旦有人员在处置事故灾难时遇险,在缺乏保险保障的情况下,其他保障往往捉襟见肘。当前,应急管理部门保障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制度上仍不完善。各级财政部门在经费使用要求上,未能充分考虑应急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在应急经费投入、装备保障和使用上缺乏倾斜政策。二是地方党委、政府尚未给予应急管理工作充分重视。对于应急管理工作,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依然“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全力付出、全情投入。但是,要做好这份工作,除了要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政治站位、思想认识、业务素质外,还须明确机制、加大投入,给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多一些关爱、多一分保障。



本文由谷林一言堂公众号2019年10月5日刊出的《应急保障现状堪忧》删减,刊于2019年10月19日《中国应急管理报》。

链接:『言论』应急缺保障 让人真犯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c4NTA2Nw==&mid=2649275628&idx=8&sn=30b3237c6d2ed1c750b6bf6cc69fc734&chksm=876694a8b0111dbef5507a1c04d8b34b9d67b29c7c13267b75f5895cd6d11eb8e80d26afe9c6&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72831316885&sharer_shareid=d9fdcc60a46951fed6d7a0bbdd004814#rd

Copyright ©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788888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