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涂漆作业区域通风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火灾、中毒和窒息、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量不够导致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通风装置的过滤棉应及时更换,风管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物沉积,
保障涂装室内微负压。
**
(2)粉末静电喷涂通风管道应保持一定的风速,
同时应有良好接地,防止粉尘积聚后遇火花爆炸。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
第5.1.3.2条至5.1.3.6条。
二:化学前处理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火灾、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使用低闪点物品清除旧漆,遇高温物体或火花导致爆炸和火灾。
**
主要防范措施:
(1)涂漆前处理作业中不应使用苯,大面积除油和清除旧漆作业中不应使用甲苯、二甲苯和汽油等低闪点物质,
也不得使用天那水(主要成份为二甲苯、丙基苯、二甲氧基甲烷) 。
(2)使用有机溶剂除油、除旧漆时,作业点周围15m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通风净化》(GB 7692)
第5.1.16/5.1.25条。
三:涂料调配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通风不良,电气设备设施不防爆所产生的电火花导致可燃气体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室内应采用不燃烧、不发火的地面,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为15次/h~25次/h。
(2)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大型调漆间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3)溶剂型涂料量较少时(一般少于20kg),可在涂漆区现场配制,
但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 ) 第5.1.4.2条
四:喷涂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静电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导致火灾和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喷漆设备、供漆容器及输漆管路均应有可靠的导除静电装置,
进入喷漆室的人员应接受消除静电处置。
(2)喷漆室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应与自动停止供料、
切断电源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联锁。
(3)与静电喷漆室相关连的通风管道应安装自动防火调节阀。
五:喷烘两用喷漆室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可燃沉积物受高温物体或火花影响而导致火灾和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喷烘两用喷漆室内表面应经常清理,以减少可燃物的沉积。
(2)喷漆设备、烘干设备和通风系统、电加热系统应与检测和报警装置联锁,
加热系统应与温度控制装置联锁;烘干设备运行或带电状态时,
喷漆设备应自锁或整体移出。
(3)烘干设备运行前应移走室内所有易燃可燃物品。
(4)使用燃气加热系统的点火、熄火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 ) 第9.2/9.4/9.5条
六:浸涂槽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槽体周边可燃气体聚积遇高温物体或火花而引起火灾和爆炸,无应急装置,
紧急情况时加剧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主要防范措施:
(1)浸涂槽容积超过2m³时应设置底部排放装置和转移槽,
底部排放管应能在5min之内排空槽液。
(2)容积小于0.6m³或液体表面积小于1㎡的敞口小型槽应设置盖板
或专用灭火装置,容积大于0.6m³或液体表面积大于1㎡的大型浸涂槽应设置泡沫
和气体灭火系统。
(3)浸涂区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4)浸漆槽应设置抽排风装置。
依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浸涂工艺安全》(GB 17750 ) 第5.1.2/9.2/9.3条
七:烘干室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作业现场内的易燃易爆气体导致爆炸,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中毒和窒息。
主要防范措施:
(1)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方案,并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设置监护人员。
(2)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
与作业区域可靠地隔断(隔离);盛装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
和管道必须采取清洗和置换措施,并应拆卸到地面进行检修。
(3)作业前必须先通风并监测,当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
在允许限值内后方可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时应重新检测。
(4)照明灯具、工具应采用低压或设置漏电保护器,当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
(5)应划定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保持出入口畅通,
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
(6)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并设置专人监护,现场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
第4.1.3条、第4.3/4.4条
八:检修作业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电气火花引起可燃气体导致火灾或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方案,并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设置监护人员。
(2)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
与作业区域可靠地隔断(隔离);盛装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
和管道必须采取清洗和置换措施,并应拆卸到地面进行检修。
(3)作业前必须先通风并监测,当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
在允许限值内后方可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时应重新检测。
(4)照明灯具、工具应采用低压或设置漏电保护器,当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
(5)应划定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保持出入口畅通,
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
(6)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并设置专人监护,现场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
九:涂漆作业区域通风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火灾、中毒和窒息、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
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量不够导致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涂漆作业区应设置有效的排风系统及气体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前应设置有机废气直接排空装置。
(2)直接排空装置后、净化装置前,应设置过滤器。
过滤器应及时更换过滤材料,风管及过滤器应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物沉积。
十:粉末静电喷涂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其他爆炸
较大危险因素:静电火花导致粉尘爆炸。
主要防范措施:
(1)喷粉室内应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器系统,
该装置应与关闭压缩空气、切断电源,
以及启动自动灭火器、停止工件输送的控制装置进行联锁。
(2)除尘系统应符合《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AQ4273)规定要求,除尘系统不得采用正压吹送粉尘,
应按规范设置泄爆装置或采用惰化措施。
(3)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外壳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所规定的“IP54”防护等级。
(4)设置在喷粉区的金属构件、静电喷枪、风管、回收装置、除尘器、
电气设备、电控装置应按防静电措施要求设置有效的接地连接。
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5607)
第4.10/5.1.2/5.1.3/5.1.6条
链接:喷涂岗位-主要危险因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g3NjYwNA==&mid=2649704783&idx=1&sn=f9ad19d5315fa6593950deeec286cefc&chksm=83c53a5cb4b2b34af7801ed7c69bfa0368f7718f073060dadfed4b19d2039d134e4ec8d1638e&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75938214040&sharer_shareid=d9fdcc60a46951fed6d7a0bbdd004814#rd